褐斑蜻蜓
作品介绍
  中文别名:蝴蝶蜻蜓、墨斑蜻蛉(日名:チョウトンボ) 核心分类特征 形态鉴别: 翅色: 翅基2/3呈深琥珀色半透明,翅端1/3透明,形成强烈对比 翅脉黑褐色,静止时前翅与后翅呈45°展开(类似蝴蝶姿态) 体型:体长35-40mm,腹部长20-25mm,胸部具金属蓝绿色光泽 复眼:黑褐色,半球形,占头部2/3面积 分类地位: 蜻蜓目(Odonata)蜻科(Libellulidae)斑蜻属 近缘种:彩裳蜻蜓(R. variegata)、八斑蜻蜓(R. phyllis) 生态与行为 特性 描述 分布范围 东亚(中国长江以南、日本本州至琉球、台湾) 栖息环境 静水池塘、沼泽、水稻田,偏好挺水植物丰富的水域 飞行特点 振翅频率低(20-25次/秒),滑翔姿态似蝴蝶 繁殖行为 雄虫以"悬停展示"求偶,雌虫点水产卵于枯枝上 生活史与适应 幼期特征: 水生若虫期约1年,体扁宽,擅伪装为腐叶 捕食策略:伏击型,下唇可弹射捕捉小型水生昆虫 翅色功能: 深色翅区吸收阳光,提升晨间活动体温 透明翅端减少飞行阻力(空气动力学优化) 保护现状 受胁因素: 湿地开发导致栖息地丧失 农药使用减少水生昆虫(幼虫食物) 保护等级: 日本环境省:近危(NT) 中国列为省级重点保护物种(如浙江省) 与近似种区别 特征 褐斑蜻蜓(R. fuliginosa) 彩裳蜻蜓(R. variegata) 翅基颜色 均匀琥珀色 黄黑相间斑纹 腹部斑纹 无显著斑块 具金色环纹 栖息水质 清洁静水 耐轻度污染
0
0
157
维度教育资产库
维度教育资产库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评论(0
褐斑蜻蜓
中文别名:蝴蝶蜻蜓、墨斑蜻蛉(日名:チョウトンボ) 核心分类特征 形态鉴别: 翅色: 翅基2/3呈深琥珀色半透明,翅端1/3透明,形成强烈对比 翅脉黑褐色,静止时前翅与后翅呈45°展开(类似蝴蝶姿态) 体型:体长35-40mm,腹部长20-25mm,胸部具金属蓝绿色光泽 复眼:黑褐色,半球形,占头部2/3面积 分类地位: 蜻蜓目(Odonata)蜻科(Libellulidae)斑蜻属 近缘种:彩裳蜻蜓(R. variegata)、八斑蜻蜓(R. phyllis) 生态与行为 特性 描述 分布范围 东亚(中国长江以南、日本本州至琉球、台湾) 栖息环境 静水池塘、沼泽、水稻田,偏好挺水植物丰富的水域 飞行特点 振翅频率低(20-25次/秒),滑翔姿态似蝴蝶 繁殖行为 雄虫以"悬停展示"求偶,雌虫点水产卵于枯枝上 生活史与适应 幼期特征: 水生若虫期约1年,体扁宽,擅伪装为腐叶 捕食策略:伏击型,下唇可弹射捕捉小型水生昆虫 翅色功能: 深色翅区吸收阳光,提升晨间活动体温 透明翅端减少飞行阻力(空气动力学优化) 保护现状 受胁因素: 湿地开发导致栖息地丧失 农药使用减少水生昆虫(幼虫食物) 保护等级: 日本环境省:近危(NT) 中国列为省级重点保护物种(如浙江省) 与近似种区别 特征 褐斑蜻蜓(R. fuliginosa) 彩裳蜻蜓(R. variegata) 翅基颜色 均匀琥珀色 黄黑相间斑纹 腹部斑纹 无显著斑块 具金色环纹 栖息水质 清洁静水 耐轻度污染
关闭详情
维度教育资产库
0
0
评论(0
关闭评论
发送
产品故事名
关闭产品故事
内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