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动物
基本信息:黑天鹅(Cygnus atratus)是鸭科天鹅属的大型游禽,原产于澳大利亚,后被引入新西兰、欧洲和北美等地,在中国和日本也有养殖 。
外形特征:全身羽毛乌黑卷曲且富有光泽,羽翼下的飞羽为纯白色,嘴部是红色或橘红色的蜡质鸟喙,端部有白色横纹,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颈部修长,约占全身的一半,常呈 “S” 形 。
生活习性 :
栖息环境:多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沼泽地等有丰富水生植物的地方,对水域含盐量要求不高,淡水或咸水水域均可,食物匮乏时也会出现在陆地。
觅食行为:属于食草动物,主要取食植物的叶与根茎,如香蒲、茯苓、狐尾藻等水生植物,也会食用玉米、高粱、稻谷等农作物,偶尔还会吃鱼、虾、螺类和昆虫。
交流行为:用声音和视觉信号交流,领地受侵犯时会发出短而粗的 “滴” 声,紧接着一短一长的 “滴 — 嘎嘎 ——” 声警告同伴,还会挥舞翅膀拍打威胁侵犯者。
迁移习性:多成对或结群活动,具有较强游牧性,迁移模式不规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迁移时会组成大团体。
生长繁殖 :
求偶交配:黑天鹅是一夫一妻制,通常终身相伴。求爱行为由雄性发起,被称为 “胜利仪式”。没有固定繁殖季节,北方多在二月到五月,南方多在六月到九月,交配多在清晨、黄昏。
营巢产卵:交配后,黑天鹅夫妇会选择隐蔽、安静、地势较高的位置,如邻水陆地或小岛边营巢,巢材有断树枝、软草、芦苇、树叶及黑天鹅胸前羽毛等,巢穴为上小下大的圆柱状。一般每窝产卵 4~6 枚,卵为椭圆形青灰色。
孵化育雏:孵化由雌雄共同担任,为期 35~48 天。幼雏为早成鸟,2~5 小时绒羽干燥蓬松后即可站立,24 小时后可随亲鸟下水活动,5 日后开始长黑色羽芽,30 日后喙部变红,80 日翅膀出现卷曲飞羽,90 日龄全身正羽长成,18 个月达到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