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外形特征
体型:成年草莓箭毒蛙体型较小,一般体长在17.5毫米至24毫米之间,个别种类也可达到6厘米.
体色:其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具有极其丰富的色彩变化,包含大约15至30种不同的颜色形态,如红色、橘色、黄色、绿色或蓝色等,背部颜色除典型颜色外,还会有 无纹、细纹、水滴状或地图等模样的变异.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通常生活在潮湿的低地和山前森林等环境中,也大量存在于种植园等受干扰地区.
活动规律:属于日行性动物,主要在陆地活动,经常出没于森林和受干扰地区的落叶层.
觅食偏好:主要以螨类和蚂蚁等昆虫为食,而所摄取的特定种类的螨和蚂蚁,会使它们的皮肤产生毒性,以此来防御天敌.
繁殖生育
繁殖方式:属于体外繁殖,具有独特的亲代照顾行为。雌性一次产3至5颗卵于落叶堆中,雄性会确保卵的湿润,待卵孵化成蝌蚪后,蝌蚪会爬到雌蛙背部,雌蛙将它们带至满水的树洞或凤梨科植物心部,一只蝌蚪一个洞,并且雌蛙会定期回到洞中,产未受精的卵给蝌蚪吃,直至蝌蚪约6周后变态成小蛙.
性别特征:研究发现,一旦草莓箭毒蛙达到性成熟,雌性体内的颗粒腺会明显增大,且其体内的生物碱含量比成年雄性多53%左右.
毒性
毒性来源:草莓箭毒蛙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它们所食用的螨类和蚂蚁中的生物碱毒素,这些毒素在它们体内积累,并通过皮肤分泌释放,从而使它们具有毒性.
毒性强度:其体内含有的 pumilio毒素251d,会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刺激,严重干扰细胞内的钠钾离子通道,一旦被其他生物捕食,会导致捕食者出现抽搐、麻痹甚至死亡的症状。虽然其毒素对人类来说,一般情况下通过皮肤接触不会致命,但如果进入人体血液,则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