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目山鲭
作品介绍
  1. 分类与形态特征 分类信息 描述 学名 Aphyocypris melaenops (Jordan & Snyder, 1906) 中文别名 黑眼鳑鲏、山女鲭(日本俗称) 科属 鲤科(Cyprinidae)细鲃属 形态鉴别 - 体长3-5cm,体侧扁,呈银灰色带蓝绿色金属光泽 - 瞳孔上方具明显黑斑(关键特征) - 尾柄细长,尾鳍深分叉 - 侧线不完全(仅前部3-5枚鳞片有孔) 2. 生态与分布 markdown # 栖息地特性 - **水流偏好**:清澈山涧缓流区(溶氧>6mg/L) - **底质需求**:砂砾基质+落叶覆盖(躲避天敌) - **温度适应**:10-25℃(冷水性鱼类) # 地理分布 - 原生地:日本本州中部至九州(筑后川水系为主) - 引入地:韩国汉江流域(生态风险待评估) 3. 行为与繁殖策略 行为模式 具体表现 群游性 5-20尾组成群体,呈钻石形队列(减少水流阻力) 食性 刮食岩石藻类(硅藻占比>60%),兼食水生昆虫幼虫 繁殖 春季产卵(水温15℃触发),卵黏附于水草,无护卵行为 寿命 野外平均2-3年,人工饲养可达4年 4. 水族饲养指南 markdown 1. **缸体配置** - 最小水体:40L(建议60cm缸) - 造景:鹅卵石+沉木+水兰(模拟原生境) 2. **水质管理** - pH 6.5-7.2,硬度<8dGH - 每周换水1/3(需除氯) 3. **混养建议** ✓ 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 ✗ 避免与攻击性强的虾虎鱼混养 4. **繁殖技巧** - 模拟春季光照周期(12L:12D) - 提供莫斯水草作为产卵床 5. 保护现状与威胁 濒危等级: ✓ 日本环境省RL:近危(NT) ✓ 威胁因素: ✗ 溪流水泥化(丧失80%原生栖息地) ✗ 外来种竞争(如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 保护行动: ✓ 熊本县实施"故乡溪流复兴计划"(2020-2030) ✓ 人工增殖放流(年放流量约5万尾) 6. 科研价值 研究领域 发现 环境指示 对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敏感(LC50=0.02ppm) 行为学 发现其通过体色变化传递群体警报信号(受惊时体侧出现黑色纵纹) 基因组 测序揭示其低温适应基因(如amHSP70表达量是温带鲤科的3倍) 7. 相似种鉴别 特征 黑目山鲭 中华细鲫(Aphyocypris chinensis) 日本鳑鲏(Tanakia limbata) 瞳孔黑斑 显著 无 无 体色 银蓝金属光泽 灰黄色 橙红色婚姻色 分布 日本特有种 中国东部 日本-朝鲜半岛 饲养提示: 夏季需冷水机(水温>26℃易应激) 投喂螺旋藻薄片可增强体色 附:日本民间观察记录表 最佳观赏季:5月(繁殖期体色艳丽) 地域变种:九州种群尾鳍红色更显著
0
0
59
维度教育资产库
维度教育资产库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评论(0
黑目山鲭
1. 分类与形态特征 分类信息 描述 学名 Aphyocypris melaenops (Jordan & Snyder, 1906) 中文别名 黑眼鳑鲏、山女鲭(日本俗称) 科属 鲤科(Cyprinidae)细鲃属 形态鉴别 - 体长3-5cm,体侧扁,呈银灰色带蓝绿色金属光泽 - 瞳孔上方具明显黑斑(关键特征) - 尾柄细长,尾鳍深分叉 - 侧线不完全(仅前部3-5枚鳞片有孔) 2. 生态与分布 markdown # 栖息地特性 - **水流偏好**:清澈山涧缓流区(溶氧>6mg/L) - **底质需求**:砂砾基质+落叶覆盖(躲避天敌) - **温度适应**:10-25℃(冷水性鱼类) # 地理分布 - 原生地:日本本州中部至九州(筑后川水系为主) - 引入地:韩国汉江流域(生态风险待评估) 3. 行为与繁殖策略 行为模式 具体表现 群游性 5-20尾组成群体,呈钻石形队列(减少水流阻力) 食性 刮食岩石藻类(硅藻占比>60%),兼食水生昆虫幼虫 繁殖 春季产卵(水温15℃触发),卵黏附于水草,无护卵行为 寿命 野外平均2-3年,人工饲养可达4年 4. 水族饲养指南 markdown 1. **缸体配置** - 最小水体:40L(建议60cm缸) - 造景:鹅卵石+沉木+水兰(模拟原生境) 2. **水质管理** - pH 6.5-7.2,硬度<8dGH - 每周换水1/3(需除氯) 3. **混养建议** ✓ 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 ✗ 避免与攻击性强的虾虎鱼混养 4. **繁殖技巧** - 模拟春季光照周期(12L:12D) - 提供莫斯水草作为产卵床 5. 保护现状与威胁 濒危等级: ✓ 日本环境省RL:近危(NT) ✓ 威胁因素: ✗ 溪流水泥化(丧失80%原生栖息地) ✗ 外来种竞争(如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 保护行动: ✓ 熊本县实施"故乡溪流复兴计划"(2020-2030) ✓ 人工增殖放流(年放流量约5万尾) 6. 科研价值 研究领域 发现 环境指示 对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敏感(LC50=0.02ppm) 行为学 发现其通过体色变化传递群体警报信号(受惊时体侧出现黑色纵纹) 基因组 测序揭示其低温适应基因(如amHSP70表达量是温带鲤科的3倍) 7. 相似种鉴别 特征 黑目山鲭 中华细鲫(Aphyocypris chinensis) 日本鳑鲏(Tanakia limbata) 瞳孔黑斑 显著 无 无 体色 银蓝金属光泽 灰黄色 橙红色婚姻色 分布 日本特有种 中国东部 日本-朝鲜半岛 饲养提示: 夏季需冷水机(水温>26℃易应激) 投喂螺旋藻薄片可增强体色 附:日本民间观察记录表 最佳观赏季:5月(繁殖期体色艳丽) 地域变种:九州种群尾鳍红色更显著
关闭详情
维度教育资产库
0
0
评论(0
关闭评论
发送
产品故事名
关闭产品故事
内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