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褐蛙
作品介绍
  特征与习性 分类:日本特有蛙种,隶属赤蛙科(Ranidae)。 体型:中小型,体长4–7厘米,雌性略大。 外观: 背部呈棕褐色或红褐色,带不规则深色斑纹; 腹部浅色,皮肤光滑湿润。 栖息地: 主要分布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海拔300–1500米的森林溪流周边; 偏好潮湿阴凉环境,如岩缝或落叶层。 繁殖: 春季产卵于溪边静水洼或缓流中,卵块呈团状; 蝌蚪适应冷水环境,发育期较长。 生态意义 食性:成体捕食昆虫、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幼体(蝌蚪)以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 生态指示:对栖息地水质和湿度要求高,是森林溪流生态健康的指标物种。 保护现状: 目前无濒危风险,但局部种群受森林开发与溪流污染威胁。 命名由来 拉丁种名“tagoi”致敬日本两栖类学家田子勝弥(Katsuma Tago),他在20世纪初对该物种进行了系统分类。 补充说明 亚种区分: 指名亚种 R. t. tagoi(本州中部以西); 奥羽亚种 R. t. okiensis(本州东北部),中文可称“奥羽田子蛙”。 易混淆物种:与日本林蛙(Rana japonica)外观相似,但后者栖息平原且后肢条纹更明显。
0
0
34
维度教育资产库
维度教育资产库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评论(0
田子褐蛙
特征与习性 分类:日本特有蛙种,隶属赤蛙科(Ranidae)。 体型:中小型,体长4–7厘米,雌性略大。 外观: 背部呈棕褐色或红褐色,带不规则深色斑纹; 腹部浅色,皮肤光滑湿润。 栖息地: 主要分布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海拔300–1500米的森林溪流周边; 偏好潮湿阴凉环境,如岩缝或落叶层。 繁殖: 春季产卵于溪边静水洼或缓流中,卵块呈团状; 蝌蚪适应冷水环境,发育期较长。 生态意义 食性:成体捕食昆虫、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幼体(蝌蚪)以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 生态指示:对栖息地水质和湿度要求高,是森林溪流生态健康的指标物种。 保护现状: 目前无濒危风险,但局部种群受森林开发与溪流污染威胁。 命名由来 拉丁种名“tagoi”致敬日本两栖类学家田子勝弥(Katsuma Tago),他在20世纪初对该物种进行了系统分类。 补充说明 亚种区分: 指名亚种 R. t. tagoi(本州中部以西); 奥羽亚种 R. t. okiensis(本州东北部),中文可称“奥羽田子蛙”。 易混淆物种:与日本林蛙(Rana japonica)外观相似,但后者栖息平原且后肢条纹更明显。
关闭详情
维度教育资产库
0
0
评论(0
关闭评论
发送
产品故事名
关闭产品故事
内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