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眶棘鲷
作品介绍
  1. 分类与形态特征 分类信息 描述 学名 Parascolopsis eriomma (Jordan & Richardson, 1909) 中文别名 红玫瑰鲷、胭脂矮鲷(观赏鱼市场) 科属 金线鱼科(Nemipteridae)副眶棘鲷属 形态鉴别 - 体长8-12cm,体侧扁呈卵圆形 - 体色粉红至玫红,背部渐深,腹部银白 - 眼后具1-2条金色纵纹,尾鳍叉形带黄边 - 背鳍第2棘延长如丝(雄性求偶特征) 2. 生态与分布 markdown # 栖息地特性 - **珊瑚礁伴生种**:栖息深度10-40m的礁石缝隙 - **温度适应**:24-28℃(低于20℃停止摄食) - **社会行为**:小群活动(5-15尾),雄性领地性强 # 地理分布 - 印度-太平洋热点区:斯里兰卡至斐济,北至日本琉球群岛 - 主要种群:印尼班达海、菲律宾巴拉望 3. 繁殖与发育 生命周期 特征 性别转换 雌性先熟(2龄雌性可转为雄性) 求偶展示 雄鱼抖动延长的背鳍棘,体色变艳红 产卵方式 黄昏时分集体上浮排卵(每次500-800粒) 幼体变态 浮游期20-25天,沉降后体色由透明渐变为粉红 4. 观赏鱼贸易数据 市场参数 数值 年贸易量 全球约5万尾(80%来自印尼捕捞) 单价 ¥150-300/尾(体长>8cm的艳色个体溢价50%) 运输损耗率 约15%(因压力敏感需专用缓释包装) 5. 水族箱饲养指南 markdown 1. **缸体配置** - 最小水体:200L(建议300L+礁岩生态缸) - 造景:活石搭建洞穴+珊瑚骨砂底床 2. **水质管理** - 盐度:1.020-1.025 - NO3<10ppm(高硝酸盐导致褪色) 3. **混养建议** ✓ 温和的雀鲷(如蓝魔) ✗ 避免与隆头鱼混养(领地冲突) 4. **疾病防控** - 常见病:白点病(铜药敏感,建议升温至30℃+UV杀菌) - 营养缺乏:补充虾青素维持体色 6. 生态保护现状 威胁因素 保护措施 过度捕捞 印尼实施最小捕捞尺寸(8cm)和禁捕期(11-1月繁殖季) 珊瑚退化 马尔代夫建立人工礁体增殖区(2022年种群恢复15%) 气候变化 海水酸化导致幼体沉降率下降(pH<7.8时存活率降低40%) 7. 相似种鉴别 特征 玫瑰眶棘鲷 红带眶棘鲷(P. townsendi) 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 体色 均匀玫红 红白相间条纹 银粉带金黄纵线 背鳍棘 第2棘丝状延长 各棘等长 无延长 栖息深度 10-40m 50-100m 20-80m 8. 研究热点 体色调控:发现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PECBP)决定红色饱和度 声学通信:求偶期发出2-5kHz的脉冲声(水下麦克风可监测繁殖活动) 人工繁殖:2023年日本冲绳水族馆首次突破幼体开口难关
0
0
47
维度教育资产库
维度教育资产库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评论(0
玫瑰眶棘鲷
1. 分类与形态特征 分类信息 描述 学名 Parascolopsis eriomma (Jordan & Richardson, 1909) 中文别名 红玫瑰鲷、胭脂矮鲷(观赏鱼市场) 科属 金线鱼科(Nemipteridae)副眶棘鲷属 形态鉴别 - 体长8-12cm,体侧扁呈卵圆形 - 体色粉红至玫红,背部渐深,腹部银白 - 眼后具1-2条金色纵纹,尾鳍叉形带黄边 - 背鳍第2棘延长如丝(雄性求偶特征) 2. 生态与分布 markdown # 栖息地特性 - **珊瑚礁伴生种**:栖息深度10-40m的礁石缝隙 - **温度适应**:24-28℃(低于20℃停止摄食) - **社会行为**:小群活动(5-15尾),雄性领地性强 # 地理分布 - 印度-太平洋热点区:斯里兰卡至斐济,北至日本琉球群岛 - 主要种群:印尼班达海、菲律宾巴拉望 3. 繁殖与发育 生命周期 特征 性别转换 雌性先熟(2龄雌性可转为雄性) 求偶展示 雄鱼抖动延长的背鳍棘,体色变艳红 产卵方式 黄昏时分集体上浮排卵(每次500-800粒) 幼体变态 浮游期20-25天,沉降后体色由透明渐变为粉红 4. 观赏鱼贸易数据 市场参数 数值 年贸易量 全球约5万尾(80%来自印尼捕捞) 单价 ¥150-300/尾(体长>8cm的艳色个体溢价50%) 运输损耗率 约15%(因压力敏感需专用缓释包装) 5. 水族箱饲养指南 markdown 1. **缸体配置** - 最小水体:200L(建议300L+礁岩生态缸) - 造景:活石搭建洞穴+珊瑚骨砂底床 2. **水质管理** - 盐度:1.020-1.025 - NO3<10ppm(高硝酸盐导致褪色) 3. **混养建议** ✓ 温和的雀鲷(如蓝魔) ✗ 避免与隆头鱼混养(领地冲突) 4. **疾病防控** - 常见病:白点病(铜药敏感,建议升温至30℃+UV杀菌) - 营养缺乏:补充虾青素维持体色 6. 生态保护现状 威胁因素 保护措施 过度捕捞 印尼实施最小捕捞尺寸(8cm)和禁捕期(11-1月繁殖季) 珊瑚退化 马尔代夫建立人工礁体增殖区(2022年种群恢复15%) 气候变化 海水酸化导致幼体沉降率下降(pH<7.8时存活率降低40%) 7. 相似种鉴别 特征 玫瑰眶棘鲷 红带眶棘鲷(P. townsendi) 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 体色 均匀玫红 红白相间条纹 银粉带金黄纵线 背鳍棘 第2棘丝状延长 各棘等长 无延长 栖息深度 10-40m 50-100m 20-80m 8. 研究热点 体色调控:发现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PECBP)决定红色饱和度 声学通信:求偶期发出2-5kHz的脉冲声(水下麦克风可监测繁殖活动) 人工繁殖:2023年日本冲绳水族馆首次突破幼体开口难关
关闭详情
维度教育资产库
0
0
评论(0
关闭评论
发送
产品故事名
关闭产品故事
内容区域